楚天都市報訊 劉丁寧的“成功”不宜複製
  首先,選擇復讀需要冒很大的風險,復讀對於學生而言,尤其是有著強烈的個人奮鬥目標的學生,心理壓力很大。劉丁寧頂住了巨大的壓力,咬定青山不放鬆,其他的復讀生能承受得了嗎?答案可能並不樂觀。
  再者,不少學生因為沒有考取理想中的名牌大學而選擇復讀,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社會導向——唯“名牌大學”是瞻,不達目的就不罷休。倘若這一心理成為一種扭曲的社會潮流,那些非重點院校甚至高職學校還有生存的希望嗎?
  狀元劉丁寧選擇復讀衝擊北大,這是她的自由,我們無權干涉,也不該說三道四。問題是她既然很喜歡國學,為何去年在志願填報上不審慎一些呢?
  放棄和堅持都是勇氣
  劉丁寧的選擇,其實是不同文化氛圍和環境下,理想和現實衝突的結果。從劉丁寧個人來看,她想追尋更純粹的國學,從語言環境、人文氛圍來看,當然會覺得在北京大學才是和“我們”一樣的。
  劉丁寧現在的選擇說明她懂得放棄,這是一種勇氣;而且她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,這更值得尊重。
  對於有選擇的人來說,在懂得放棄的同時,也應該懂得堅持,堅持更是一種勇氣,畢竟放棄也是要有成本和代價的。
 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,劉丁寧的選擇還是有些匆忙,還是應該註重調整理想和現實的衝突。
  (原標題:聲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ypouo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