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程偉耿蕾穎旦)“不是經濟發展了,你的政績就好了。反過來,我們要綜合衡量生態保護、經濟建設是不是協調和融合發展,老百姓對這樣的發展成果認不認可。”在本月1日接受央視《焦點訪談》採訪時,宜興市委書記王中蘇道出了一個基層幹部的政績觀。
  9月1日晚,《焦點訪談》欄目以“全面深化改革”為題,深入解讀了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《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》,對宜興幹部政績考核中差別化考核的先進經驗給予詳盡報道。
  作為鄉鎮企業發展起步較早的地區,宜興曾經歷過因企業排污、礦山亂開采而引發的一系列生態問題,村村點火,處處冒煙,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。是瞄著經濟飛速發展的兄弟縣市不斷刷新考核指標,還是真正實現科學發展,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?宜興提出了“保護好青山綠水也是一種政績”的理念,從2007年起,在全國率先實施不以GDP為主要考核指標,實行差別化考核的新機制,引導各地從實際出發,因地制宜抓發展。
  新的考核制度,帶來了幹部政績觀和社會發展的新變化。湖氵父鎮大興“綠色”經濟,由資源重鎮變為旅游生態重鎮。地處太湖邊的周鐵鎮,鐵腕治理化工產業,成為治太保源、轉型發展的典型。丁蜀鎮大力整治窯爐、琉璃瓦,讓陶瓷名鎮展現出全新風貌。差別化考核的指揮棒,讓宜興領導幹部自覺形成了科學發展的政績觀,真正去思考如何造福一方,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。
  (原標題:不是經濟發展了政績就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ypouo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